杜凯涛:至勤至深,流连于书画中的耕耘者 | 文艺人才故事
一笔而下如云烟,墨走千回心亦转
兴来一挥百纸尽,堆墙退笔如山丘
成年累月的勤学苦练,专注耕耘的铿锵有力
笔落成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
字里画中有真意,这是乾坤在心的自然流露
一笔一画写尽至勤至深
杜凯涛
江西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、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东莞青年书法协会会员、松山湖书法协会副秘书长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美术书法教师。书法作品曾入选“亭林杯”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、全国第四届“梁披云杯”书法大展;荣获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百强提名奖;荣获首届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大赛书法类一等奖;荣获东莞市第七届规范汉字比赛教师组特等奖;荣获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师硬笔组一等奖;荣获第九届东莞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师软笔组特等奖;荣获第九届广东省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师软笔组一等奖等。在国家权威硬笔书法杂志《中国钢笔书法》和专业书法报纸《书法报》《书法报·硬笔书法》上均有作品发表。
杜凯涛老师与书法的火花碰撞源自长辈的一点火星,他的书法旅途开始于家人所送的《多宝塔碑》,这启蒙了他的书法旅程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从小学的描红到大学的进修,从街边书写招牌、田间碑石到书店的各式字帖,他在漫步生活中感悟书法的美。虽然留下过无暇的空白期,但是书法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中。2000年后再拿起笔时,他依旧是当年那个“兴来当使秋毫纵”的少年郎,只是在临习许多名篇后,对于书法的内涵真意又有了不同的感悟,更进一步向山水国画方向修习。
字外功夫,字里乾坤
▲《道德经五章》
感恩书画之路上得遇刘洪镇、熊曦两位恩师的引领和指导,杜凯涛老师从“野放小道”走上正道,对于“技”与“法”有了新的领悟。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,更是中华经典中的核心文化。得益于刘启元老师的启发,杜老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巍峨深厚有了更具体入微的认识。
▲《节选黄庭经》
书法有法,需要勤学苦练;书法无法,更需要博览群书、格物致知。“至勤方能入境,至深始觉出神”,这是杜凯涛老师所领悟的不破之理。
▲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
对于风格的偏好,他认为书法似“风”,在不同的阶段里展现出不同的内涵与“风度”。风格是不断变化的,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无一例外都经历了风格变化的人生,风格的不断更新亦是一种成长提升的象征。风也许会停息下来,但或许只是自然循环的暂歇脚跟,绝不是停止风的浮动,书法的风似温柔的浅语,一直浸润着杜凯涛老师的心田。
▲《卢鸿草堂十志图跋》
技道相依,静心通神
▲《小楷: 乞假帖与过秦论》
杜凯涛老师认为书法教育要重视“技”与“道”的统一,书法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技法传授,也要注重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锻炼和构建。心怀一份正确的书写态度也是他所强调的课堂理念,“夫学须静也”,要学好,先学静,学习必须静心专一。“静下来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,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”,静以修身,非宁静无以致远,所谓“专注通神”也即此意。
▲《潮州古诗文选》
“字里乾坤大,画外功夫深”,杜凯涛老师始终告诫学生书画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寻。入木三分,持之以恒,通向成功的道路唯有勤学苦练,努力了或许不一定会有所收获,但是不努力就连达到理想彼岸的的第一步也没有迈出。
▲《约客》
蕴藏在笔情墨韵中的是前之古人与后之来者对自然、社会和人生的感悟,学习书画是一种研习,也是一次修行,修炼我们的内心。此身虽是沧海一粟,来日或许亦如小草破土朝天。
▲《兰亭序》
“慢艺术”展望
▲《泉林知音》
杜凯涛老师认为书法教育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,对于如今步伐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,书法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,正是方便人们“慢下来”去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“慢时光”艺术。
▲《山无棱水有痕》
若把书画修习比作一场雨,那便一定是蒙蒙细雨,只有持续得长久才能深切地感受甘霖的洗礼。在学习书画中,人们可以静心平意,跨过时空的壁垒,透过字里画间的蕴意与古人神交共鸣,借此寻觅初心与充实自我,从而更好地提高生活品味。
▲2018年7月1日,《书法报》头版发表杜凯涛老师硬笔书法作品
书法之气息是来自于个体内心最本真的状态,艺术层面的书法是从无到有、再回到无的一次轮回,书画点燃了杜凯涛老师的人生,他又以书画点染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,字里画中描绘了芸芸百态的寻常与深意。
来源:松山湖文联
图片:杜凯涛
编辑:松山湖文联
【松山湖文联热点索引】
更多活动请点击阅读原文!